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NEC)是新生儿期的一种严重威胁患儿生命的疾病,也是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care unit,NICU)最常见的胃肠道急症。近年来随着极低体重儿(Very Low Birth ,VLBW)病死率的下降,NEC的发病率逐渐升高。
发病机制
目前认为NEC的发病机制为在肠粘膜的屏障功能不良或被破坏和肠腔内存在食物残渣情况下,细菌在肠腔和肠壁繁殖并产生大量炎症介质,最终引起肠壁损伤甚至坏死、穿孔和全身性炎症反应(SIRS)甚至休克、多器官衰竭。
病理改变
早期病变主要为肠黏膜及黏膜下层充血、水肿、出血、坏死,细菌可渗透过肠壁,产生氢气并积聚,产生特征性的肠壁积气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分享】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肠壁积气的识别,气体并可进入门静脉。进展期病变范围扩大,累及肌层,严重者肠壁全层坏死,可并发肠穿孔和腹膜炎。
临床表现
① 腹胀:最早出现且持续存在,先出现胃潴留,最后全腹膨胀,肠鸣音减弱。
② 呕吐:先为奶液、逐渐可出现胆汁样或咖啡样物。
③ 腹泻或血便:出现较晚,血便可为黑便或鲜血。
④ 其他:可有呼吸暂停、心动过缓、嗜睡、休克等感染中毒症状。
诊断
下列4项特征具备2项可考虑临床诊断:①腹胀;②便血;③嗜睡、呼吸暂停,肌张力低下;④肠壁积气。若无影像学及组织学证据【分享】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肠壁积气的识别,则视为可疑。
超声表现
1、特异性表现:
①肠壁积气:典型表现为肠壁间有散在点状、条状气体样高回声(图1、2)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呈离散状位于小肠浆膜下,沿小肠和结肠分布,严重者可表现为肠壁轮廓模糊,局部肠管壁回声增强或弥漫性肠壁回声增强(图3)。
② 门静脉积气。
2、非特异性表现:
肠管扩张;肠壁增厚或变薄;腹腔积液:包裹性积液或游离积液;肠蠕动减弱;肠管血流灌注异常:血流信号稀疏或缺失(图4)。
图1 肠管扩张,肠壁内显示离散分布的点片状及条状气体样高回声。
图2 肠壁轮廓模糊,肠壁内显示斑片状高回声。
图3 肠壁轮廓模糊,肠壁回声增强。腹腔积液。
图4 肠壁轮廓模糊,肠壁回声增强。腹腔积液。CDFI肠壁血流信号稀疏。
腹胀患儿超声检查观察肠壁积气可能受到胃肠胀气干扰,建议使用高频探头,不加压将探头静置于扩张段肠管处的腹壁表面,观察紧邻脏层腹壁的肠管壁声像,判断有无肠壁积气。此外肠腔粘膜皱襞内的积气可表现为假性肠壁积气,应注意鉴别(见表1)。超声可观察肠壁的厚度、回声、蠕动、肠壁血流灌注等情况。当超声检查显示肠壁变薄、轮廓模糊、回声增强、血流减少时,常提示肠道的坏死的可能(图4)。
调整探头压力或改变患儿体位
肠壁积气
肠腔内积气
• 受压、呼吸运动、肠管蠕动或者改变体位不改变位置及形状
• 气泡可分散,位置会发生改变
表1 鉴别肠壁积气及肠腔内积气
如一次腹部超声无阳性发现时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分享】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肠壁积气的识别,应随访多次随访复查,建议在发病开始48-72小时期间每隔6 - 8小时复查1次。